李浩桢照片

戴文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邮箱:
daiwen@dicp.ac.cn
地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楼323
电话:
0411-84762355
邮编:
116023

       戴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1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独立研究工作,任绿色氧化和新材料合成研究组组长,2023年兼任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戴文研究员聚焦发展“多相催化氧化C-C断键/官能团化”精准构筑理论体系,以实现生物质及化石资源的高值转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多功能多相催化剂的设计和可控合成、化石资源与生物质资源高值转化新路线的发展和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近五年,以一作/通信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3篇)、Chem(1篇)、Sci. Adv.(1篇)、Nat. Commun.(1篇)、Angew. Chem. Int. Ed.(2篇)、JACS Au(1篇)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B类)(择优支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大煜青年学者”、大连市“高端人才”,并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及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支持。

       除此之外,立足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9件,构筑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团队负责人承担九项重大科技任务,例如:基于前期发展的“多相催化氧化C-C断键/官能团化”理论体系,开发了己二腈绿色生产新工艺,突破尼龙66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千吨/年中试装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原创技术将带动尼龙新材料产业升级;创新环氧化系列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多类环氧化产品已进入中试或实现产业化,通过系列特种环氧化产品的国产化,将打破特种环氧树脂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提升我国在高性能环氧树脂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能源化工、特种材料等领域,将为构建区域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供科技支撑,通过技术辐射促进全国高端化学品产业链自主可控发展。